当接到一个项目任务时,项目发起人会制定一系列“多快好省”的目标要求,诸如要质量好、速度快、要省钱等等。
但就像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一样,满足一个要求就往往无法实现另外在一个要求。如果我们又想快又要省钱,其结果就是丑;如果要又快又好,要加大资源投入,结果就是贵;如果又想省钱又要好,那就慢工出细活,时间就很久。某些目标其实就是往往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景,但真正全都实现的可能性极低。
上面某提到的“多快好省”恰好就是项目管理的4大目标:范围、进度、质量、成本。
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预算内,团队完成事先确定的工作范围内的工作,使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这句话中,每个词都很关键,“在规定的时间内”是时间进度的限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无限的投入时间;“在批准的预算内”是成本的限制,不能超出预算;“事先确定的工作范围”是范围目标,我们不可能根据甲方的要求无止境地扩大需求的范围,“预期的质量和性能”是质量目标,做任何事情,完美都是无止境的,但我们的预期是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目标即可。
这4个目标中,进度和成本是最好理解的,范围和质量的目标其实有一些违背我们的常规认知。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多做些事情总归是好的,但是多做事就意味着“做的越多可能错的也就越多”以及“后期维护的责任就越大”。我们都不是绝对聪明的圣人,做事情免不了出错,产品可能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开发写的代码可能会有BUG,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理论上只要出现问题或者错误就应该提供后期维护的服务。
举个例子,某个定制OA项目中,产品经理为了让OA更加好用,“擅自”给用户增加了一个短信提醒的功能来提醒用户对一些重要事项进行审批,这个功能并没有在合同条款中,只是产品经理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加入的。交付时,用户对这个惊喜的功能赞不绝口,产品经理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企业的形象。但是某次用户没有收到一条重要的短信提醒,从而耽搁了一个重要的审批,用户怒而投诉。产品经理很无奈,早知道就不“擅自”加入那个功能了,原以为是锦上添花,谁知道是画蛇添足。
再来说说质量,虽然我们总在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表示我们对质量的追求,但是人类的一大本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对质量极致的追求就会必然造成成本的上涨以及工期的增加。还是拿软件开发举例,谁敢保证自己写的代码没有BUG?如果要真保证没有BUG,那必然就是反复地检查和测试,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再说说我们日常用的智能手机,不同价格对应不同性能和质量的手机,千元机的性能肯定不如旗舰机的好,但是成本摆在那呢,所以不要盲目追求质量(性能),适度就行,符合成本和甲方的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