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项目时间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家保持实时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项目的进度,简单来讲就是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因此进本上进度管理就是在时间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

  项目活动中的时间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将事情理顺,直接按照顺序完成即可。项目本身是有其繁杂性的,因此,做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弄清楚各种关系逻辑、平衡好各要素之间联系等都是相当重要的。接下来,就简单说说应该怎样做好项目时间管理。

  一、罗列任务清单

  在项目实施中,要将所有项目事宜列成一个明确的活动清单,并且让项目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能够清楚有多少工作需要处理。

  随着项目任务分解的深入和细化,工作分解结构(WBS)可能会需要修改,这也会影响项目的其他部分。例如成本估算,在更详尽地考虑了活动后,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完成活动定义后,要更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上的内容。

  二、理清任务关联

  在产品描述、活动清单的基础上,要找出项目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特殊领域的依赖关系、工作顺序。

  其中,既要考虑团队内部希望的特殊顺序和优先逻辑关系,也要考虑内部与外部、外部与外部的各种依赖关系以及为完成项目所要做的一些相关工作。

  同时,设立项目里程碑是排序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里程碑是项目中关键的事件及关键的目标时间,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里程碑事件是确保完成项目需求的活动序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开发项目中可以将需求的最终确认、产品移交等关键任务作为项目的里程碑。

  三、估算合理工期

  项目工期估算是根据项目范围、资源状况计划列出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工期时间。估算的工期应该现实、有效并能保证质量。

  所以在估算工期时要充分考虑活动清单、合理的资源需求、人员的能力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在对每项活动的工期估算中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项目工期估算完成后,可以得到量化的工期估算数据,将其文档化,同时完善并更新活动清单。

  四、优化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法(CPM)是时间管理中很实用的一种方法,为每个最小任务单位计算工期、定义最早开始和结束日期、最迟开始和结束日期、按照活动的关系形成顺序的网络逻辑图,找出必须的最长的路径,即为关键路径。

  时间压缩是指针对关键路径进行优化,结合成本因素、资源因素、工作时间因素、活动的可行进度因素对整个计划进行调整,直到关键路径所用的时间不能再压缩为止,得到最佳时间进度计划。

  五、系统软件辅助

  目前项目管理系统正被广泛地应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它清晰的表达方式,在项目时间管理上更显得方便、灵活、高效。

  在管理软件中输入活动列表、估算的活动工期、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参与活动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管理软件可以自动进行数学计算、平衡资源分配、成本计算,并可迅速地解决进度交叉问题,也可以打印显示出进度表。

  项目管理系统具备较强的项目执行记录、跟踪项目计划、实际完成情况记录的能力,并能及时给出实际和潜在的影响分析。

  时间不够是很多人做项目时都会担忧的问题,好的项目管理并不是说耗费的时间越短越好,项目的质量、目标等也需与时间同时考量,不然项目成果不合格,时间再快也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