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目工期不断延后
主要表现:项目的最后期限总是一延再延,其原因各式各样,其中包括计划不周、意外频发及业务复杂等。
解决对策:项目经理可以将可交付成果分解开来,要求项目团队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部分有价值且可衡量的成果,这样成果会逐渐越积越多。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来说,这个时间可以设定得更短一些。对可交付成果进行管理使得项目监管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能在连贯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
02项目需求不断变更
主要表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即使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还是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导致项目需求变更。比如原计划考虑不周、上层领导提出新的要求或其他相关方增加、删减或改动需求。
解决对策: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客户和用户满意。在项目启动之初,即应明确变更流程是如何操作的,何时需要应用这一流程。让相关方了解未来的需求变更将要求项目团队再次发布项目信息。在需求发生改变之初,就应该让相关方了解它将对成本、利益和项目本身造成的影响,让用户或相关方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03项目中的决策摇摆
主要表现:业务决策有始无终、摇摆不定是风雨欲来的征兆。许多项目,不论是小项目还是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大型项目,都有可能是建立在某个高层的业务愿景之上,而该愿景则是由若干尚未完成的“故事”大纲和业务章程组成的半成品。这样的愿景只能带着项目团队前进一小段,直到你发现由于项目缺乏清晰的目标而必须不断返工为止。
解决对策:项目生命周期之初,就该确定以下几项决策:
(1)谁是企业的所有者,谁决定最终的项目验收条件?
(2)项目的最终产品应该是怎样的?
(3)缺陷率为多少是可以接受的?
(4)最终解决方案的绩效及运作指标有哪些?
(5)准则有哪些?哪些是关键?剩下的准则中,优先次序如何?哪些将会被用户所接受?
04行百里,半九十
主要表现:当某位项目经理第一次听到项目已经完成了90%,肯定会异常兴奋和开心。项目完成到这个程度是不断累积的成果,而且这个成果应该是在定期的进度报告或进度会议上予以汇报的。然而,进度报告可能会存在若干问题,报告的数据通常都是建立在对项目的不精确评估之上的,或出自项目经理、项目协调员的直觉。项目剩下的10%有多复杂依然是个未知数,而且这个看起来较小的百分比还有可能让人掉以轻心。
解决对策:项目倾向于滞留在这个阶段。当项目进度在相应的进度报告期间内停滞不前时,要好好想一想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新的项目要求所导致的,也可能是早期的进度汇报不真实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你所看到的下降比率可能并不会很低,因为项目团队出于主观愿望,会对进度报告进行一些修饰。所以,问题可能远比报告上所显示的要严重得多。
05项目中的一切正常假象
主要表现:所有项目都会时不时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和问题。虽然其中的许多困难很容易被克服,但还是会出现。如果这些困难没有上报,那说明项目团队要么是对项目探究得不够深入,要么就是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沟通。
解决对策:项目经理也许需要仔细研究当前的项目进展和可交付成果,以确保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要旨所在。如果项目真的进展得非常顺利,那么在到达某个阶段性里程碑时则理应庆祝一番。
06项目未设定阶段性目标
主要表现:项目的关键可交付成果有时也被称作阶段性目标,不仅仅指的是项目最终成果,还包括用以确保项目顺利进展的阶段性可交付成果。如果没有阶段性可交付成果,预示着最终可交付成果的目标麻烦将至。如果要求提交阶段性成果或者最终可交付成果比较混乱,那么就必须借助项目救助方案。
解决对策:当项目正处于下滑状态时,项目救助方案是一项旨在迅速改变其方向的阶段性的应对措施。这要求项目团队必须为实现某些利益而做出相应的妥协。同时,救助方案还需要为项目设定发展的步调及氛围,从而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兴奋起来并做到人尽其才。
07项目中的人际沟通不顺利
主要表现:在推进项目的进程中,人际关系问题不可避免会发生。然而,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员工离职、员工之间的不愉快、员工士气低下,甚至会出现恃强凌弱、自保反抗、无谓的口水战等局面,以及各个层面上的政治纷争。
解决对策: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警示我们应该探寻更为深层次的原因。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将会浮出水面,包括质量不过关及贻误最终期限等。
08项目工期紧凑
主要表现:有些项目会突然要求加快进度,比如由于特殊原因工期延误,所以让你在短时间内做好某些分部项目。关键就在这里,时间越紧凑,队伍人手紧张,工作就越忙。这样会存在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现象,有时多督促检查,还稍微好点。否则,工作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解决对策:甲方内部一般都是有考核的时间节点,要试着跟甲方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说明情况。不要为了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质量保障。另外,要在项目上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直接处以罚款。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