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入紧张状态是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的,不论是项目经理还是成员面对时间即将达到、任务还未完成的情况,都难以毫无波澜。
但是我们要让自己记住,面对风险“不冷静心态”是最无用情绪之一,只有清楚认知问题难度、明白最糟糕结果,并放平心态应对、接受,努力去做自己可做的,反而可能会力挽狂澜,让项目可能成功完成。
分析需求缩减项目范围
在完成了上面两步基本计划的制定之后,才开始真正的考虑最后期限可行性问题。通过对业务、技术、后勤三方面风险的完整考察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范围的风险被列为了最高的三项风险之一。
因此,必须为这项风险预留一定的紧急预案。那么计划的安排可以对应做些准备,预案中可能被缩减的模块,可以放到晚些的迭代来做,这样可以在前期更好地对风险状况做个判断,并为预案的启动留下了空间。
在时间被限定死的前提下,范围缩减是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方案。于是,有了分析了现有的产品需求,和策划讨论了分批实现的可能性,将前期“不重要”的功能或需求搁置,以保证初次项目目标的按时实现。
确认项目真实的时间底线
这个问题看着有点奇怪,但是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却很清楚,我们在进行项目规划时,其实项目后期还预留有一个返工时间;另外大多数合作项目中,看起来需求方设定的交付时间是最后期限,但沟通具体的方案以及实际用途后,往往会发现是有余地的。
这些都是项目陷入紧张状态时,自己可以为自己争取的机会。尤其是第二点可沟通的时间,不争取,你如何知道那就是“最后”的期限呢?任何时候努力去做说不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也是项目进入计划时间倒计时后,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事——找到时间的底线。
思考后路补上缩减项
还有个血泪教训,永远别忘了那些被你砍掉或者简化了的功能。我们经常会在达到最后期限之后,就只记得继续前行,而不记得去捡起那些为了赶工而牺牲了的功能或者体验,结果就是打造了一个满是伤疤的不完美不精致的产品。
所以,要在范围缩减时,及时做好被缩减掉范围的需求管理,制定计划把它们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