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始于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先后经历了引进学习、试点推广、总结提高、完善规范、国际化发展五个阶段。二十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调整项目生产关系,变革传统的施工生产组织方式,建立了项目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解放和发展了项目生产力,一大批举世闻名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充分体现出项目管理对于推动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巨大作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时期,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预示着我国建筑行业仍处于上升周期的早期阶段,建筑业长期稳定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建筑企业任重而道远,项目管理也肩负着持续创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简要探讨项目管理创新的战略取向。
第一,项目管理创新要致力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动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根本转变。
多年以来,建筑业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大规模建设任务的驱动和高投入的生产方式,建筑业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并未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工程质量水平、建筑工业化程度、操作工人业务素质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管理粗放,资源消耗大、现场脏乱差、安全生产事故等顽症,长期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施工生产中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大量存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的道路依然漫长。要尽快改变建筑业这种低效率、高消耗、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就必须下大力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建筑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围绕现代建筑业的科技理念、人文理念、绿色理念,通过项目管理创新,不断破解在向现代建筑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难题,不断探索建筑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巩固和提高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助于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长期以来,纯粹的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弱势环节,完成的产值大、花费的成本高,收获的利润少。建筑业企业要通过项目管理创新,调整经营结构和发展战略,整合内部资源,突破单一的工程承包经营形态,进行业务调整和链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不断开拓新型的经营业务领域,重点向建筑配套产品、房地产、基础设施及其他关联产业方向发展、形成以建筑施工为主体的归核化多元经营格局,创造新型的资源配置模式、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改善利润结构,从低附加值区域不断向高利润区域转移,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项目管理创新要着力提升工程承包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限制,在基本建设产业链上形成了多行业相互割裂的状态,造成设计、施工、采购供应的不协调,其结果是增加管理成本、工期拖延、投资超额,合同纠纷增多。随着人们对工程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工程项目业主希望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服务,这就要求承包商能够承担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服务。工程总承包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真正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一体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进行整体统筹安排、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预定的目标。因此,要通过项目管理创新,打造建筑企业的综合集成服务品牌优势,促使建筑企业尽快从单一的施工能力型向多功能综合性的工程总承包综合服务能力型迈进,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管理体制的相应变革。
第四,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能力。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中国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承揽的项目数量逐年增长,行业分布不断拓宽。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结构和规划的变化,工程发包正在朝着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业主愈来愈倾向于由一家大型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来承担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全部责任。带资承包成为普遍现象,项目融资能力逐渐成为承揽工程承包业务的关键因素。承包商的角色和作用都在发生变化,承包商不仅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且要成为项目的投资者和资本的运营者。一些国际大承包商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承包商角色越来越多地向开发商角色转变,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因此,要通过项目管理的创新,积极适应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新趋向,克服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等走向国际市场的薄弱环节,增强在高端市场的拓展能力,带动国内标准、技术、机电设备、建筑材料和服务的出口,进一步提高对外工程承包的附加价值,培育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加速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